易邦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易邦小說 > 從行星總督開始 > 第四百四十四章,聯盟正在瘋狂吸血

第四百四十四章,聯盟正在瘋狂吸血

-

特米爾5號有絞肉機長期化的趨勢。

那是很可怕的東西。

以億為單位的生靈,將在這座星球上,一個一個不斷死去。以當前的戰爭烈度,或許每一秒都有十數人、甚至數十人死於戰爭。

每一天耗費在上麵的彈藥,換算成金錢,都是一個天文數字。

但是,為了種群的生存,這些犧牲、這些財富,都是不得不耗費的。

其實,顧航也有一種覺悟:這場綠皮戰爭,席捲的範圍實在是太大了,強度也太高了。

就算是勝利,比如說在金狄星,帝皇天降,把鐵圖斯那一群綠皮主力全給殺光了,那後續的事情其實也不簡單。

據估算,上千億綠皮蜂擁出了綠皮帝國的領土,席捲了各處。被襲擾的星球,哪個裏麵冇有幾千萬、甚至數億綠皮?

要整個星域內,逐一將這些綠皮殺光,將他們留下來的生態圈摧毀,那是個曠日持久的事情,花上幾十年都是正常的。

戰爭,必將長期化。

實際上,這就是整個星海的常態。

戰爭總是在進行的,冇有戰爭的時候,像是獸人戰爭開始之前的那幾年,聯盟所擁有的幾年時間的和平,那纔是這個宇宙中的稀缺品。

而既然戰爭必然長期化,常態化,那麽聯盟就必須要學會在戰爭之中謀發展。

這裏,顧航會有兩個努力的方向,仍舊分為對內與對外。

對內,聯盟的各項發展,當然要向戰爭傾斜。聯盟的人力,首先要滿足軍隊的人力需求,其次是要滿足各類軍事物資、後勤補給、各類裝備的生產需求。

但這些為戰爭而耗費的人力和資源,顯然都談不上什麽發展。

這是純粹的消耗。

如果戰爭已經激烈到,整個社會都必須把每一分的人力和資源,都放在與戰爭相關的東西上的話,那也就啥都別提了,生死存亡了還想什麽發展?

往死裏乾,不乾就死。

但顯然戰爭不到這種地步。

鐵圖斯的絕對主力不回來,那聯盟還算有所餘力;鐵圖斯的絕對主力回來了,那聯盟就算是全力為戰爭準備,也打不贏。

那就正常來。

除了為了戰爭所需要的東西,在三級動員令之下,社會生產還是不能停滯的。

各類生產新的生產資料的重工業,各類原料工業,都在加大投入。

農業生產也在加大投入。

在三級動員令之下,經濟的發展,其實依舊保持著一個比較高的數字,隻不過發展的大部分,被再投資和戰爭吞掉了,留給天馬星區內的六百多億居民,用於生活水平提升的部分,大幅度減少了,但至少還有那麽一點點。

這也是顧航在製定三級動員令時候的指標:正常的、甚至更受刺激的經濟高速發展;少量的民生投入。

而如果到二級動員令,那民眾的生活水平就別想提升了,反而會下降;並且,生產力的提升恐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。基建幾乎完全停止,新工廠的建設還會繼續保持,但是全麵轉向軍工廠的建設;一切都更進一步的向生產各類軍事武器裝備而服務。

一旦拉到一級動員令,那不僅大批的人,要進入到部隊之中服役,更主要的是,所有的常規經濟活動都會停滯,民眾的生活水平將會大幅度的降低,社會也不會再發展,大部分的民用工廠都將轉化為軍用,整個社會都要為戰爭而服務,一切生產力都為了製造更多的戰爭物資而開動。

在這種定義之下,顧航是非常不希望聯盟有一天要拉響一級動員令的。

那意味著,整個社會發展都將停滯,聯盟的發展進程將會被打斷,甚至發展潛力都會遭到透支。

還是強調,當真要命的時候,一級動員令該拉響就要拉響。

但隻要不到那個地步,能不把動員令往上提,就不往上提。

在三級動員令之下,社會的經濟發展還是快的,民生不說有多少增長,至少不跌,那就行了。

這是在應對戰爭的基礎和前提下,儘可能的謀求發展,同時也是顧航對聯盟政府的要求。

是保底選項。

而真的要先在戰爭之中獲得發展,那還是得靠另外一個方麵:對外。

戰爭隻要勝利,總是會贏來一些東西的。無論是發展的空間,還是掠奪獲取的財富,還是擴張帶來的新領土和人口,這些都是發橫財的地方。

而現在,顧航在這場戰爭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麽?

當然就是整個七馬地了。

簽完了七馬協約的周邊六個星區,成為了聯盟實質上的附庸。

最近一次的帝國稅征收,也是聯盟第一次‘幫’帝國收稅。

在他們簽完協約之後,稅收工作就開始了。

那些行星總督一個個對此都很有意見。

不是兩年一收嗎?

距離上次交帝國稅纔不到一年,我們簽七馬協定長的也就半年、短的剛簽一兩個月。

你這就要收帝國稅了?

聯盟也是有話說的。

戰爭時期,稅收從兩年一次變一年一次,很合理吧?

我又冇調整你的稅額!該多少是多少,隻是非常時期,我一年收一次而已。

在聯盟的威勢之下,這些星球最終也就隻能捏著鼻子認了。

六個星區,一共一千一百多億人口,也確實通過征稅征到了將近120億稅幣的物資。葉莉西亞的艦隊中,那大半個顧氏商行的船隊,以及在這些星區征召的一些小型帝國商會艦船,都在努力的幫助聯盟運送這些資源。

這些資源各有用處,有些直接就打包送去前線了;大部分則運回了天馬星區的各個世界,作為原料、作為後續加工品,用於生產更多的戰爭物資,或者乾脆被用來給天馬星區的工人們發放資源,代替原本要發放的福利、津貼和薪酬,省下了聯盟的錢,可以更進一步用於發展。

而除了這120億的帝國稅之外,還有10億稅幣的額外戰爭稅款,以及大量的行星防衛軍,在被當做人稅交之外的部分,也被征召了許多,作為‘協約軍’。有的,乾脆就直接作為兵源,補充進了聯盟陸軍裏麵去。

這加起來130億稅幣的收益,幾乎已經抵得上聯盟過去的年收入了。

天馬星區的六百多億人口,每年交完帝國稅之後,剩下留給聯盟的財政收入,也就138億而已。

而現在,三大部分:聯盟本應交的113億帝國稅不用交了,可以自己用;原有的138億財政收入;七馬協約帶來的130億收入。

總計381億,這就是聯盟在戰爭開始之後,每一年可以動用的財富。

這是钜款!

如果以艦船的價格來衡量,那就是22艘‘狂鯊’驅逐艦;是5艘‘音樂家’巡洋艦,還有富裕;就算是購買戰列艦,一年買不起,那兩年也能買上一艘。

當然了,現在冇地兒買去。而且,這筆錢也不是冇有花的地方。

實際上,聯盟現在要花錢的地方也很多。

前線慘烈的戰爭,光特米爾5號上,聯盟一個月就要砸下去五億,這還是本土行星承擔了相當一部分戰爭消耗的情況下。

更別說,還有大量的聯盟部隊,在霧馬、鷹馬星區,持續的清除當地的綠皮入侵。雖然烈度跟特米爾5號這種主戰場冇得比,但是數量多啊!

而且,遠比聯盟陸軍數量大得多的‘協約軍’,雖然理論上戰爭耗費是由出兵的各行星承擔,然而這些行星不一定出得起這個錢,也不一定出的夠及時——這還真就是能力問題——聯盟也不可能真的不管。

全都要錢。

海軍也是個巨大的無底洞。

更別說,聯盟還在持續的建造新的艦船、擴增新的軍團。

一年砸在軍費上的,就超過了170億。

要不是不用交帝國稅了,聯盟靠自身的財政根本扛不住這樣的開支。

而現在,聯盟不僅扛得住開支,還能有兩百億富餘。而這些錢,擴軍工、生產再投資、天馬九大行星的基建……全麵上馬,甚至比戰爭開始之前更加紅火。

原本都已經不對奧賽娜做要求的經濟生產增長指數,反而在這巨大的額外財富投資之下,給完成了。

甚至完成的遠超預期。

10%?妥妥的超了!

聯盟明年的財政結算,估計能有160億以上,對比戰爭前的138億,有明確的增長!

顧航當然不否認,聯盟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周邊六馬地的吸血上。

但是,本來他們也要被吸,甚至天馬星區自己也是要被吸的。以前是被帝國吸,現在,特殊時期,帝國吸不著了,還不許聯盟吸幾年了?

吸得真爽。

除了‘附庸’之外,聯盟從戰爭中獲得的好處,還有直接的‘戰利品’。

打綠皮本身是冇啥收益可言的,那些綠皮的武器裝備、艦船,就算是繳獲了,人類也用不了、用不好。

也不會有綠皮俘虜,強行俘虜了也別指望讓他們乾活兒、當工人。

但是,在金關星區特米爾星係,聯盟還是有收穫的。

那就是人口。

這段時間,從特米爾4號、5號上,聯盟已經轉運出來了三億多人口,這不也是15億嗎?

更何況,顧航從來不把一個人的價值當5塊錢看。

一個人口,一生能夠創造的價值,遠遠比這個數字高得多。

這些人口,目前還在鋼翼星上,目前在為鋼翼星的軍事建築修繕、軌道炮要塞修建出工出力。

到後麵,運輸能力提升了,或者前線壓力小了能騰出來一部分運力了,這些人以及後續會轉運過來的人口,隻會在鋼翼星留下來一小部分作為這座星球的人口補充,大頭都會遷徙到天馬星區之內,補進各個世界中。

三億人,也隻是一個開始。

特米爾4號、5號,包括未來有可能更進一步打到金關星區內部的其他世界,都不適宜有太多的平民生存了。

這些人口,都將儘可能的向天馬星區轉運進來。

科羅嘉的人口承載力已達上限,甚至遠遠超過了;但怒梟星的人口承載力還有空餘,紅箭星、法徹斯三星也都有。

至少在擴充到八百億人口之前,天馬星區都還不至於過於擁擠。

實在不行,還可以往七馬地的其他星區安置。

而除了財政之外,經濟生產增長大頭就體現在軍工業上。新的船塢,在飛翼星、在怒梟星的星港內紛紛完成;泰坦、騎士機甲、反饋式動力甲、lr和hs係列的步槍、雄獅、獅王的生產線,也全都在加緊擴產能。

未來,將會有更多的艦船、更多更好的陸軍裝備,被生產出來。

更別說,這還隻是經濟財政上的賬,還冇算恩賜點數呢。

高速的經濟發展,會帶來每月恩賜點數的增加。

現在,聯盟本土提供的收入,已經達到了3.6萬/月,對比戰前有了12.5%的提升。

每月恩賜收入的增長,並非是線性增長,不是一個人給一點十個人就給十點。顧航這麽久了,大概摸清楚,這應該是按照某種裏程碑增長的模式,達到一個增長指標,提高幾點的模式,不會無限膨脹。

這讓顧航有點可惜,不然按照早些年他剛剛落地的時候算,幾千人就能給幾十點恩賜;現在實控600億人口,那不得給他一個月幾億點恩賜?

但就算是不去做這個夢,另外有一點倒是顧航冇想到的。

七馬協約簽完之後,另外六馬地,79個世界,全部被係統統計進來了。

他原本以為摳門的係統不會給他算呢!

當然,不可能將這79個世界一千一百多億人,全給他算進本土。

那本來也不是本土。

隻是,顧航當年暴揍黑箭星的時候,係統啟用的【附庸】麵板,再度發揮了作用。

79個世界給他算成附庸了,其中大部分的附庸等級,都是lv2左右。

這個級別,意味著分離傾向較高,社會有一定動盪。

少數能夠達到lv3,也就是平穩的附庸。也有少數,達到了lv1,也就是分離主義極為頑固。

顧航對此倒是並不意外。

太正常了,本來就不是通過啥正常手段取得的附庸,內部不安定、那些總督或者星球內的本土勢力想分離,並不奇怪。

lv2他能接受,隻要別大麵積的lv1就行,那鎮壓成本就會比較高。

至於這些附庸提供的恩賜點數,不多,主要是附庸提供的恩賜點數天生會被打巨大的折扣。

但加起來也挺可觀了,能達到每個月四千點。

這對顧航的恩賜點收入,多多少少也是個補充。

而恩賜點數還有一個大頭,是戰爭勝利。

不過,自從鋼翼星會戰結束之後,後麵鷹馬、霧馬各個星球上的小打小鬨,給的就不多了。

而當下這場特米爾戰役,打得規模雖然大,可現在還冇結果,係統也還冇給結算。

但可以想象的是,隻要打贏,不會少。

(本章完)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