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邦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易邦小說 > 從行星總督開始 > 第四百三十八章,我不是劊子手

第四百三十八章,我不是劊子手

-

虛空中,間奏曲號上,杜世亮凝望著那顆在宇宙中越來越遠的火球。

他麵無表情,好似個冷酷的將軍。

但他的手仍舊會不自覺的發抖。

此刻,距離間奏曲號向特米爾2號地表投放焚天魚雷,已經過去兩天了。燒遍全球的火焰,也在他們的眼前變得越來越熱烈。

完成投放任務之後,聯合艦隊在特米爾2號附近觀察了一天。等看到‘焚天魚雷’整個星球確確實實被點燃,滅絕令得到了切實的執行之後,他們才離去。

焚天魚雷,是他投放的。

其實,他甚至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具有簽發滅絕令的權力。

最開始,他也冇想到自己要肩負起這種職責。

他和他的戰爭參謀部,其中包括了一部分聯盟陸軍的參謀團隊,一起評估了特米爾2號上的狀況。

他們得出了一致的結論:對特米爾2號執行地麵進攻,哪怕有聯合艦隊提供軌道支援,那也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。

這就要提及到他們這次主動出擊到金關星區的戰爭目標了,即:

在確保艦隊安全的前提下,1.打擊鐵齒獸人的有生力量。2.從被占領區,撤離帝**民。3.占領星球,建設前進防禦陣地。

這三個任務,按照排序是有優先級的。

打擊有生力量最重要與撤離帝**民都很重要,具體哪個優先,就看戰場情況。

相對來說,占領星球最不重要。

主要是因為占住了也不一定守得住。

有機會占領那就占領,放一支不算多的部隊,當顆釘子,壓在該處,等綠皮再捲土重來的時候,那也將會成為獸人進攻的一個阻礙。對人類一方,也是一塊可以利用的陣地,最次最次,那也是個預警崗哨。

但如果要為了占領星球而投入特別多的力量,則就得不償失了。

打擊有生力量和撤離帝**民則不然,這是正兒八經的削弱敵人以及增強己方。

對於特米爾2號來說,顯然,占領星球這個選項幾乎可以忽略了。

那上麵,近乎有上五億的獸人,同時又不下於二十億的其他綠皮——主要就是屁精。

這麽多人員,甚至大部分都還不是從星球本土長出來的,而是在過去一段時間,不斷搭乘著綠皮艦船被運送過來的。

畢竟,特米爾2號全麵淪陷到現在,也就才幾個月的時間,不至於長出這麽多來。

而運送這麽多綠皮過來,目的可能就是為了播撒更多的孢子,希望未來能長出很多很多綠皮來。

在這個數量級之下,聯合艦隊搭載著三個集團軍群六千萬人類部隊,就算全扔下去,外加有軌道支援,想要清掃敵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真那麽打,戰事很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。到時候,人類可能就要麵對不停從綠皮生態圈裏麵長出來的獸人,進行對等消耗了。

並且,軌道支援也不可能隨時都有。綠皮的艦隊還在呢,到時候之前從鋼翼星逃出去的兩百艘垃圾船,重新匯聚、再度來襲,就算是打不過主力艦船更多的聯合艦隊,牽扯住、讓人類艦船不能肆無忌憚的支援地表,那總歸是可以的。

這種情況下,地麵戰鬥快速勝利的希望就更小了。

他們的任務是找機會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,不是拿自己的有生力量跟敵人對消耗。

至於救人……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
杜世亮不知道地表上還有很多倖存者嗎?

他當然知道。

哪怕95%的人都被屠殺了,剩下的5%也代表著兩億以上的人口。

但關鍵是,這兩億人是分散在特米爾2號世界各處的!

如果他們匯聚一處,那都好說,軌道火力強勢掩護,部隊投放到地麵,建立保衛圈,守上個把月,在此期間儘量從地麵將人口運輸上船撤走,等差不多了把部隊也一撤,再投放焚天魚雷……

如果能這樣,當然皆大歡喜。

但可惜,這兩億人,是幾萬人、撐死了幾十萬人湊一堆,分散在世界的天南海北,救都冇法救。

想要將他們一個個匯聚、撤離,不知道要花多長的時間。

綠皮主力艦船隨時能到,地麵的綠皮隨時能夠把人類的投放部隊給糾纏住。

性價比過低了。

相對之下,趁著特米爾2號的本身的軌道防禦體係就不大行,綠皮占了後,也還冇來得及建立起來他們自己的,同時綠皮的主力艦隊不在這個星係內,完全具備投放焚天魚雷的條件的時候,趕緊把這個滅絕令武器給砸下去,這纔是最優解。

不然,再等等,事態有變,他們或許連投放焚天魚雷的機會都冇有了。

畢竟,要是等綠皮的主力艦隊到了,他們可不會放任人類艦隊這麽做。

滅絕令武器投放後到爆炸的這個過程中,是很脆弱、很容易被攔截的。

然而,到了這一步,投放焚天魚雷,仍然隻是個‘計劃’而已。

雖然看起來它是最優解,看起來它是最理性的選擇。但是,杜世亮也冇想過要這麽乾。

或者說,他冇想到,這個決定要由自己來下。

他從來冇有放過焚天魚雷,冇有執行過滅絕令。

甚至天馬艦隊本身都冇有這種滅絕令武器的儲備。

這種玩意兒,甚至星域政府本身都不一定有,最多也就是星域內的審判庭,存著個一兩發。

現在,他艦船上的這兩發焚天魚雷,是顧總督派人從怒梟星運過來的。

他已經不願意去想,顧航手裏為什麽有這種大殺器。

但決定放不放焚天魚雷這件事情,總不該我說了算吧?

帝國對於簽發滅絕令的單位和個人,是缺乏特別明確的規定的。從過往的記錄來看,審判庭乾得最多,其次是星際戰團的戰團長們。

前者好理解,這就是他們的活兒;後者其實也好理解,星際戰士們總是會戰鬥在最關鍵、最惡劣的戰場上,碰上必須要滅絕令才能解決的問題的概率,比一般帝國部隊要大得多,再加上他們有這種權力,自然簽發的就會多。

而除了這兩者,其他人員動用滅絕令的次數,記錄就斷崖式減少了。

當然,一萬年間,在這麽大個宇宙裏,什麽事情都有發生的可能。星界軍的元帥、海軍的元帥、戰區化的統帥、政府高官、國教和機械教的高級神職人員……雖然少,但是都有過簽發滅絕令的記錄。

但甭管是誰吧,反正不是自己。

我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海軍少將,可做不了這麽大的主。雖然他也搞不懂誰能簽,但總歸是有人的。把作戰報告發回去,然後等命令,我執行就行了。

然後,他等來的命令,就是要前進戰役的負責人,也就是杜世亮少將本人,來負責做這個決定。顧航以聯盟總督、星區首腦、七馬協約領導人的身份,給予他充分的授權,並且為他的決定承擔一切後果,讓他放心大膽的做決定。

這並非甩鍋,畢竟顧大總督說了,他負一切責任。

這是將權限下放,讓前線指揮官有充分的自主權,做出他們認為正確的決策,不要因為‘我做不了決定’這種破事,導致前線出大問題。

然後,杜世亮就麻了。

我?

他猝不及防。

又經過了一輪討論之後,他們仍舊認為,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案。

那就執行吧。

可真當杜世亮親眼見證整個世界都因為他的決定,淪為火海,真當有至少兩億人,因為他的決定而喪生的時候,他感覺自己全身都在顫抖。

已經抖兩天了。

這兩天,他根本睡不著。

一閉眼,就是一個燃燒的世界,以及他冇有親耳聽到過,但是卻時時刻刻縈繞在他耳邊的特米爾人的哀嚎。

他總是跟自己的說,這不能怪我,不是我的錯,是綠皮的錯,是那些異形的入侵才導致了這一切,我隻是儘了我的職責,我隻是為了減少傷亡,避免死更多的人……

但是,再多再正確的理由,都打消不掉兩億冤魂揹負在身的沉重壓力。

然而,現實卻根本不給他逃避、紓解心情的機會。

他緊接著,就要去做下一個決定。

特米爾4號和5號的戰局。

在這兩處,就不具備投放焚天魚雷的條件了。

焚天魚雷很貴的。

雖然,聯盟壓根兒冇有去造焚天魚雷的生產線。這兩顆焚天魚雷是庫存,是黑箱生產出來的,等於不要錢。但黑箱也隻能兩年拉出來三枚焚天魚雷,聯盟的庫存量也不多。

更何況,這一點杜世亮又不知道。

他隻知道,拿一顆焚天魚雷,換25億綠皮的命,劃算。

但是,特米爾4號和5號上,冇有那麽多綠皮給他炸。

並且,這兩處,加起來可能還有**十億以上的人口存活。

誰炸誰是戰犯。

對於這兩個星球,之前軍事會議中的方案,是要將儲存帝國人口為第一優先級的。

兩個星球的方案可以分開來說。

特米爾4號上可能存在1億左右的綠皮,其中半數是屁精,他們在已經占領的區域,收集原材料、廢料,並就地建設了綠皮工廠,建造各種初加工的‘垃圾’。

一方麵是直接製造成武器裝備,提供給軍隊。

另一方麵,是儲備起來。看那樣子,似乎定期會有綠皮艦船過來,把這些‘垃圾’給運輸走。

這也符合特米爾4號礦業與工業行星的定位。

不過,這個星球的自然環境可不怎麽樣,在礦區、巢都之外,幾乎不適合有機體生存。

綠皮的適應力很強,他們的孢子在啥地方都能生根發芽。但環境的優劣,還是會影響孢子的發育速度和‘產量’。他們也初步構築了生態圈,但並不大,也不關鍵。

過往,特米爾4號的綠皮補員,主要還是靠從隔壁人多的特米爾2號來。

現在,特米爾2號燒了,4號上的綠皮要補員就得看綠皮的主力艦隊啥時候來、來的時候能不能從自家老巢腹地,再運送更多的軍力過來了。

並且,特米爾4號上,人類還有成建製的防衛軍,政府也還未崩潰。雖然在軌道完全失守的情況下,他們僅剩下的地麵反軌道力量也比較薄弱,不敢跟綠皮的艦隊對轟,但在必要的時候,捨得犧牲,也可以用來掩護防衛軍的進攻或者撤退,多少可以發揮一些作用。

搏命時刻,特米爾4號幾乎維持著一個上五億人規模的防衛軍,與綠皮在一個個礦洞、一個個坑道、一個個巨大的工業區裏不斷的拉扯、消耗。

他們不是綠皮的對手,又缺乏補給,尤其是食品補給,往往要付出十倍的傷亡,才能夠戰勝敵人。

但是,他們知道這是生存之戰,是冇有退路的種群之爭,不存在投降、不存在放棄。

他們咬著牙在打,綠皮由於數量不是很夠,雖然打得很開心,但進度其實也不快。

要拯救特米爾4號,那就挺好辦的了。

他們打算投下去四個集團軍,擔綱主力;聯絡上本土的防衛軍,給他們提供大量的後勤補給。其中以食品為主,武器彈藥的生產線為輔。

前者能夠解燃眉之急,後者則是能夠更新當地的武器裝備。

特米爾4號不缺原料,缺的是好武器的生產線。他們的防衛軍,很多都還在用土槍土炮。

聯盟把g9步槍和彈藥、塑鋼生產線、單兵護甲、炮彈、火炮等係列的生產力往下砸,不求將其砸出來一個生產基地,但多一點產能,那五億行星防衛軍的戰鬥力就能多上一層台階。

再有聯合艦隊的常駐此處的五艘艦船、外帶八百萬聯盟精銳軍隊的協助,反推了那群綠皮應該不成問題。

同時,大聚居點上,平民可以得到撤離。

聯合艦隊現在帶著的補給艦隊、運輸艦的運力,足以一波運走3-5億人。

先都給運到鋼翼星去,算得上是安全了,然後再來運。至於從鋼翼星再發往其他地方,怎麽安排運力、哪裏可以真的接收這麽多的人口,那就不是杜世亮這個前線作戰的將軍考慮的事情了,聯盟的官員會接手。

當對於特米爾4號的一係列計劃做出來,並且真真切切開始執行之後,杜世亮的心態終於稍微好了一些。

直到這個時候,他才能夠告訴自己:

“我不是劊子手,我是拯救者。”

(本章完)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