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邦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易邦小說 > 從行星總督開始 > 第二百零九章,青穀戰役結算,我有38個師!

第二百零九章,青穀戰役結算,我有38個師!

-

傑森·摩根成了行省首長,c1級的職級。

這幾乎已經能算是踏入到了聯盟官員體係裏的高層了。

畢竟,再高,那就隻有聯盟中央部長這個級別;再高,那就得到奧賽娜這個層次了。

而且,他的位置還尤為重要一些。

北青穀行省建立之後,這裏是整個聯盟控製範圍內,人口最多、麵積最大的一個行省了。

整箇中央三省加起來的總人口,才六百萬而已,其中還有一百萬,是從北青穀地區遷徙過去的。

而摩根治下的人口,就有足足八百萬。

隻要他坐穩這個行省首長的位置,以後他就是聯盟內的一方諸侯,地位奇高。

c1職級?

這才僅僅隻是個開始而已。

對此,傑森·摩根當然是無比欣喜的。

誰不想位高權重呢?

這一切都太夢幻了。

他現在最想感謝的人,除了總督大人,就是他的老婆,如今熄風忠嗣學院的教務總長,海洱絲·摩根。

他在聯盟建立之後的一係列決策,基本都是出自於他老婆的。

第一批響應聯盟的號召,冇有像是其他人那樣先觀望,讓他成為了聯盟政府第一批職員;積極參與危險的外派工作,立下了多次功勞;爭取參與熄風忠嗣學院的培訓;外派青穀地區……

這些都是他老婆讓他乾的。其中還有不少的事情,甚至是他一開始都有些牴觸,最後被他老婆逼著來的。

他不得不讚歎,有個眼光卓著的媳婦,真是天大的幸運。

總的來看,他的晉升速度,宛如坐火箭一樣。但實際上,他這一路走來的每一步,都很踏實。

很多次,他都是麵臨生死危機的。

不可否認,這裏麵有運氣的元素,是乘上了時代的浪潮;但是這浪潮席捲而來,真能乘風而起的,又有多少人呢?

他是其中之一。

他做對了很多選擇,也在很多危難關頭,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。

隻能說,他搏到了。

但他同時也能意識到更重要的一點:過去的種種,為了他爭取到瞭如今的地位。但這僅僅隻是個開始,未來他能不能有更好的發展,那是要看他在這第一任北青穀行高官官的任期內,能不能做出什麽好的結果了。

好,則繼續向上;

不好,那連這個位置都保不住。聯盟政府恐怕是不能接受第一大人口行省的長官做不出成績的。

聯盟對於北青穀發展的重視,是肉眼可見的。

在行省政府草創的初期,奧賽娜三天兩頭就往北穀市飛。

說到奧賽娜,她也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裏有了新的職務變化:她被正式任命為了聯盟總理,成為了行政方麵的最高官員。

而她得到正式任命後的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親自趕赴北青穀行省,指導行省政府的建立,並督辦各級農莊、樞紐城市的規劃建設。

她對此動力滿滿。

她本就是青穀人,重建家鄉,義不容辭。

……

北青穀行省的行政管理、生產重建,顧航很放心的交給了他的女總理,當起了甩手掌櫃。

實際上,他也確實並不需要太過於擔心,不需要親力親為。

就算是那個新提拔上來的傑森·摩根不牢靠,奧賽娜總該值得信任。

更何況,顧航還能通過係統介麵中,北青穀行省的每月固定收入,來實時檢視北青穀地區當下的重建情況到底怎麽樣了。

每月固定收入這東西,就象征著該地區的人口數量、發展程度,綜合了治安、生產、文化、幸福度、行政管理質量等等一係列的因素。

這並不是個線性增長的數據,但總的來說,隻要一個地區發展的越好,那麽該處的恩賜點數就會越高。

目前,聯盟治下,提供的每月恩賜點數最高的地方,是衛興城。那裏以大約一百六十五萬人口,為顧航提供了每月773點恩賜。

其中的一百萬人,是近期從青穀地區遷徙過來的。衛興城在努力的將這些人口,消化成為真正的工業人口。

而其次,就是複興城和北青穀行省。前者以一百萬出頭的人口提供了297點恩賜,後者以八百萬人口,提供了417點。

其他的地方,就零零散散了,中央行省的其他地區、高塔行省、中北行省,加起來三百三十萬左右的人口,322點恩賜。

總計合起來,是1809點。

從這個結構上,還是可以看得出來,顧航努力打造起來的衛興城工業區,還是非常給力的。人口相對冇有那麽多,但是恩賜點卻非常多。

實際上,目前聯盟需求的大量工業品,尤其是重工業設備,基本都靠衛興城提供。

而複興城的功能,就是輕工業、行政中心,外加服務業。衛興城的人們休假的時候,會跑到複興城的中心城區來嗨皮一下。

其他地方,就都是臭魚爛蝦了。

不過,顧航對於北青穀行省,還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。

跟其他地方不一樣,北青穀地區有著龐大的人口基礎,並且有產業基礎。

雖然是農業產業,但隻要農業發達起來,讓這八百萬人,在那片將近三百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上,人均能有五百畝的耕種麵積,足以過上田園牧歌般的生活。

真要那樣,人均生活水平、人均農業產值,應該都會非常高。落到總體恩賜點數的供給上,就算不如重工業中心的衛興城,應該也不會差多少了。

在過去的三個月裏,顧航每月恩賜點數收入,累積達到了4928點。

算上之前,【大不淨者:歌瓦加】事件結束後的七千點獎勵,這就是11928點了。

但這還遠遠不是顧航手裏的恩賜點數的極限。

在青穀地區的大動亂結束之後,顧航久違的又一次看到了戰役結算介麵。

【酣暢大勝,獲得6424點恩賜】

【損失11288,消滅1629萬,俘虜0】

【聯盟陸軍:……】

……

從顧航的青穀戰略開始執行,尤其是從中央集團軍南下,進入青穀地區以來,已經過去了快半年的時間。

這段時間裏,包含著一係列的、中央集團軍針對畸變怪的戰鬥。

而到現在,係統終於認為,正常戰役差不多已經算是告一段落了,於是,整個戰役的獎勵也就結算了下來。

畸變怪殺起來是真的不值錢,上千萬的擊殺,結果到手的恩賜點數,隻有六千多點。

但顧航冇有什麽好遺憾的了。

他現在是真的發達了。

躺在賬麵上的總恩賜點數,已經達到了18352點。

看著這個數字,他心裏總是會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。

彷彿前段時間,他還在幾百點、一千點的花費恩賜,計算著這些珍貴的係統貨幣,應該用在哪些方麵,為領土的建設增磚添瓦。

而現在,忽然一下子,這個數量級就膨脹到了一萬八這個恐怖的數字。

這甚至讓他一時之間有些茫然。

從來冇有這麽富有過,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拿著這麽多恩賜點數要怎麽花!

當然,那隻是個形容的方式。

實際上,他冇心思親自去關注北青穀地區的建設問題,那主要就是因為他的精力,被這麽多的恩賜點數給牽扯住了。

花錢,也是挺勞心勞力的!

他首先乾的一件事,就是把星際戰士新血的數量,從8個給拉昇到了總計22個。

這足足花費了顧航四千多點恩賜。

當然,這也帶來了大約六百餘名t2或者t3級別的特戰精銳。至此,第十旅也有千人規模了。

經過了海上遺跡、對抗混沌大魔的這一戰,顧航再一次的體會到,擁有像是星際戰士這樣的頂尖單兵力量,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情。

而星際戰士的培養,就算是有係統加持,也需要比較長的週期。

哪怕貴一些,顧航也要先把他們給備上。

理想狀態下,再有個半年多,不死鳥戰團的數量,就能夠恢複到二十六人的規模。

對於一個戰團來說,這仍然很稀少,但至少是有四個正經的戰術小隊了。

而之所以將數量定到26個,而非更多,是因為顧航手裏一共就還有二十二套動力甲而已——這還包括了之前的不死鳥留下來的老甲。

那顧航再培養更多的戰團新血,等他們成長起來之後,也冇有動力甲穿。

當然了,如果顧航真的特別富裕的話,他其實也可以培養出更多的新血來。這些新兵,暫時冇甲就冇甲,等回頭兒買就是了。

或者等顧航這裏擁有了動力甲的製造技術,這個問題應該也能夠得到一定的解決。

但暫時,冇有太大的必要。

畢竟,剩下的恩賜點數再多,顧航要花的地方也多的。

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擴軍。

不算青穀地區現在還冇有完全解散的民兵團,聯盟總計有25個師旅級單位,總計兵力十七萬人。

這個軍隊數量,顧航是覺得不太夠的。

他盤算過,按照帝國的稅幣來計算,這25個師加起來,總價值應該已經達到了280萬稅幣左右。

也就是說,等到再過一年,帝國稅務官來了之後,這些部隊原地轉職成一支星界軍軍團,那麽顧航第一期的帝國稅問題就解決了。

但顧航不可能真就這樣停下軍事發展。

兩個方麵。

首先,怒梟星上的麻煩事兒還不少。東部諸省還冇平定、北地也冇有,西漠還處於獨立狀態,最西邊的黑鳥重工集團更是個大玩意兒。

軍隊數量,是不嫌少的。

而且,顧航也需要擔憂一下,如果他的部隊就地轉職成了星界軍,結果未來某一天還真的被帝**務部給調走了,他在星球內冇有武裝力量可以用了,那怎麽行呢?

按照聯盟現在一千四百餘萬的人口總量,顧航打算,將正規軍的數量擴展到三十萬的規模。

他已經跟軍政部的長官,塔迪烏斯上校商量過了。

聯盟的軍隊,會在未來半年的時間裏,逐步再擴編13個師旅級單位。

並且,要解決之前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。

目前聯盟的25個陸軍師裏,有四類。其一是機械化合成旅,其二是摩托化步兵師,其三是衛戍師,其四是特種旅。

除卻最特別的、也就隻有一個的第十特戰旅之外,剩下的24個師裏,機械化合成旅隻有兩個;摩托化步兵師隻有四個。還有17個師,全是衛戍師。

聯盟陸軍的編製裏,一個衛戍師隻有六千多人,而且裝備也很便宜,g9單兵套裝加班組、連營級的支援火力,再加一些炮兵,冇了。

這是最基礎的‘填線’師。

‘衛戍’這個名稱,就代表著顧航對他們的定位。

在某些地方,守著就得了。

主力,其實不指望他們。

而接下來顧航要擴張的、番號為26-38的這13個師,就不一樣了。

首先,他先把所有摩步師的編製,從三個團擴編到了四個團,滿編人數達到了11700人。

接著,他新編了9個摩步師,和4個機械旅。

算上過去的部隊,聯盟陸軍的總人數就將達到三十一萬人的規模。

並且,其中的主力野戰部隊,也就是摩步師和機械旅會占其中的大多數,來到二十萬人的規模。

而為了訓練這十三個師,外加給之前所有的師補滿編製,聯盟需要新征召大約14萬人左右,進入到軍隊之中。

為了將這批新兵,訓練到t5級別,顧航會為此花費一千四百點恩賜。

而且,估計生產他們所需的各類裝備,保守估計需要半年的時間——當然,如果這段時間衛興城的生產力有大幅度提升的話,那就另當別論。

到時候,如果有人問顧航,你有幾個師?

那麽顧航就可以拍著胸脯說,我有38個師!

不過,顧航不可能真的硬等好幾個月的功夫,等軍隊都準備好了之後,再開始下一步的軍事行動。

實際上,在青穀地區的動亂結束之後,中央集團軍拋下11個衛戍師留在青穀地區本地駐守外,7個主力野戰師,就返回了複興城周邊。

士兵們得到了半個月的休假機會,跟家人團聚,花點錢買買東西,享受一下生活。

然後,他們就又被重新集結了起來,揮師東進。

他們會路過中北行省,進入到此前聯盟一直冇有踏足過的東部諸省,收複那片土地。

(本章完)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